券商PB系统不给力 单一结构化信托复苏路漫漫

券商PB系统不给力 单一结构化信托复苏路漫漫

连日来,市场不时传出信托结构化配资复苏的消息。由于伞形信托及Homs系统已绝迹于江湖,外界此番将目光重新集中于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

实际上,受伞形信托清理风波影响,2015年下半年大量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也因不适应功能尚不完善的券商主经纪商业务(PB)系统交易,主动提前结束。

根据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对多家信托公司的采访调查,尽管资本市场略有回暖,但时至今日,单一结构化信托依然受制于券商PB系统等种种原因,鲜有产品落地。

去年急速缩量

2015年,证监会针对场外配资屡出重拳,清理风波中正常合规的结构化信托产品得以“保全”,但该类结构化账户必须放弃使用外部信息系统下单,采用券商自身的PB等端口进行交易。

由于此前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所用的恒生、铭创等第三方交易系统,不仅具有程序化追保、平仓功能外,还可以通过DIY程序进行有选择的策略交易。而多数券商的PB业务目前发展则相对迟缓。部分券商可以实现为机构提供复杂产品设计、虚拟子账户估值、高水位法计提业绩报酬、单个投资者单笔计提业绩报酬和投资收益等个性化的服务,一些券商则还停留在分仓、计算净值、清算等基础功能。

由于无法适应功能尚不完善的券商PB系统交易,2015年下半年,大量结构化信托产品选择提前结束,新产品发行也基本停滞。

两家中型信托公司证券业务负责人向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表示,“当时,我们没有一只结构化产品转由券商PB系统交易。”

“再也没有起来”

随着二级市场出现回暖态势,主动接触机构表达配资需求的客户开始增多。

“近期主动上门商谈业务合作的客户增多,但因为一些细节障碍,信托公司态度谨慎。我所在的部门目前没有一单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业务落地,即便算上整个公司,要么只有数单,要么一单也没有。”南方某信托公司一信托业务部门负责人称。

另有3家以证券业务见长的信托公司证券业务部门负责人均称,所在公司单一结构化配资业务尚未重启。

记者调查发现,阻碍信托公司开展单一结构化信托业务的要因仍是“券商PB系统的不适应。”

抛开各家券商PB系统功能的优劣,目前一家信托公司合作的多家券商各有自己的PB系统,彼此功能不兼容因而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信托公司无法检测到自身对单一股票持仓比例是否已经达到5%红线。此外,每个账户对接不同的PB系统,若不同账户间发生对敲、倒卖等情况,信托公司因为无法掌握各账户总体情况也难以监测。

“PB系统主要对应的是风险控制一环,除此之外,经历风波之后的信托公司在甄选客户方面更加谨慎。”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说,单一账户对客户的要求很高,满足数千万元门槛且有配资需求的客户着实不多。况且,操作单一账户产品耗费的时间成本很高,信托公司也认为“费时费力不讨好”。

另有信托业务人士表示,券商如今具有清算、托管等一系列资格,完全可以跳过信托公司直接与客户建立业务联系,很多信托公司认为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接入PB系统其实也是为券商输送客户资源。

配资清理尚未结束

或许让外界感到惊讶的是,2015年伞形信托清理带给信托公司的阵痛之剧烈。

多家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反映,“单一结构化信托业务没有开始做,集中精力处理的还是配资清理的扫尾工作。”

比如,有些客户虽然不能交易了(不能买入),但也不同意提前终止产品,就一直持股,等到合同正常到期再清算。

一场配资清理风波也让信托公司必须直面一系列的合约纠纷,牵扯银行、券商、客户等多方,机构方纷纷放弃利息佣金等收入,但本金受损的责任由谁承担,依然需要协调各方关系,平衡各方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业内人士预测,即便行情持续回暖,受制于种种原因,单一结构化信托规模回升也将是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