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券商新三板业务定向“去产能”

部分券商新三板业务定向“去产能”

春节刚过,气候就明显转暖。不过,新三板市场仍然寒意阵阵。一方面,优质挂牌企业转投A股市场加速,1月以来公告摘牌或接受IPO辅导的公司数量均接近2016年全年的数量;另一方面,市场参与的重要一方券商开始萌生退意。部分券商计划或已经对新三板团队进行调整,其中承做团队将是主要调整方向。做市、投研及投行业务尽管目前动作不大,但现有盈利情况难以维持团队运营。这些现象均指向一个根源——新三板投资供给即流动性不足。多位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若新三板流动性和融资能力仍无明显改善,虹吸效应料将持续,新三板的人气乃至活跃程度或进一步降低。部分优质企业撤离

王刚(化名)是一家新三板公司的副总裁。鸡年伊始,王刚首要的工作就已经明确,尽快把公司卖掉。实际上,这一想法得到公司董事长和核心团队的认可并不容易。王刚所在的公司属于近年来热度很高的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净利润尚未完全释放,虽然短期不具备IPO的条件,但由于所处行业关注度高,此前也不乏上市公司抛出橄榄枝提出并购的意愿。被并购则意味着原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力削弱,因此董事长一直很犹豫,希望借助新三板尤其是创新层的红利推动公司业务发展。但一年下来,公司各项事宜开展并不顺利,定增融资发行价格一再下压,多方奔走才将发行事宜落定。资金不足,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眼见着此前瞧不上的同行通过“卖身”上市公司实现乌鸡变凤凰,自己还在新三板苦苦支撑,董事长终于下定决心,卖!

事实上,在新三板市场萌生退意的公司并不少。2月6日,被称为“自动售卖机第一股”的友宝在线发布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材料已获北京证监局受理。这意味着该公司正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股转系统官网不完全统计显示,2017年至今,已有58家挂牌公司宣布申请终止挂牌或收到受理通知。加上正式摘牌的1家企业,目前摘牌大军达到了59家。这一数字已超过2016年全年35家的摘牌数量。2017年公告进入IPO辅导阶段或已向证监会报送IPO申请材料达到40家,增量远高于2016年同期。

甚至还出现刚挂牌就闪退奔向IPO的企业。其中,挖金客挂牌仅17日就公告接受上市辅导。2017年1月,杰普特挂牌19日就接受IPO辅导,再过8日直接宣布要摘牌,目前正在接受保荐机构的上市辅导。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如此多的企业撤离新三板,估值低、融资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新三板融资能力不足从几个数字就可看出。2016年,新三板企业定增募集资金仅为1200亿元左右,而同期A股再融资募集规模达到1.66万亿元。2016年定增募集资金规模与2015年相当,但实施定增的挂牌企业数目约为2015年的一半,这意味着单个企业融资能力下降。对于机构而言,新三板一二级市场价差有限,自然参与动力不足。同时,新三板挂牌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在付出不小的合规成本后,估值和融资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提升。缺乏制度红利下,不少优质企业选择直接IPO或被A股公司并购。

从现有的案例来看,拟IPO的挂牌公司主要有三方面特点。首先是规模较大,收入、净利润和经营可持续性强;行业分布方面,传统制造业行业公司最多,创新层企业较多;这类企业往往在新三板完成过融资,二级市场成交不活跃,不少企业并不做市。

在并购方面,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挂牌公司案例共发生约112起,涉及金额约400亿元。股转系统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新三板发生213次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事项,涉及交易金额347.81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4年仅为16次和12.94亿元。记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已有鼎阳电力、卓影科技及诚烨股份三家挂牌公司公告将被A股公司收购。诚烨股份已于2017年1月终止挂牌。

被A股公司并购的新三板公司存在一些共性,不少被并购的新三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多为所处细分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股东结构中,PE股东较多的公司被并购可能性相对较高;此外,基础层的公司远多于创新层。相较于股东结构复杂的企业,股东结构相对简单的基础层公司被收购时程序上更为简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